前不久,丰田在北美车展上发布了新一代C-HR的原型车,长这样:
尽管只是原型车,但熟悉丰田的人都会知道,在这种大车展上发布的,看起来就像个量产车的,真正的量产车外观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尽管现售款C-HR的外观也足够动感,但新车的外观设计明显更进一步,这感觉就跟科幻片里的未来汽车没什么两样了。
而更早前发布的新一代普锐斯,外观上也有巨大的改变,和以往普锐斯偏中庸的设计风格不同,新一代普锐斯瞬间变得锐利了起来。而纵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丰田发布的新车们,无论在海外发布的还是国内发布的。大多数都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外观相比前代车型有着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内饰风格也有巨大的变革。
为什么,丰田最近的新车,风格变化会如此巨大?
很多人会觉得,所谓新能源车和传统油车的区别,不就是机械结构不一样嘛。技术上当然如此,新能源车的驱动装置、储能装置都和燃油车有区别,特别是纯电动车。在一般的观点看,因为新能源车的机械和驱动装置和燃油车有了明显变化,造就了新能源车在驾驶乘坐等感官体验上明显区别于燃油车的特质。同时因为新能源车正好“赶上”了智能化时代,所以新能源车大多数都会有比较强的智能化特点。
实际上,也许新能源车确实是因为机械结构的区别,带来了相比燃油车不一样的驾乘体验。但智能化这个大潮,可不是新能源车“碰巧赶上”的。实际上,新能源车和汽车智能化这两个命题,本就是直接绑定的。
时间大概在2006年前后,当时有部分IT巨头(如谷歌、甲骨文等)开始试图在汽车上试水智能化研发。2007年成立的特斯拉,也开始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2007年推出市面的R35日产GT-R,靠着那套智能化程度极高的电控四驱系统在赛场上大杀四方,也构成了公众对于“汽车智能化”的最直观印象之一。
2009-2010年,PC和笔记本电脑市场大幅度萎缩,智能手机崛起,不少IT巨头们找到了新赛道:高算力移动设备。当时,所有IT巨头都在做移动设备,但开始有部分IT巨头和车企,尝试着在自家的纯电动车型上,加入一些先进的计算硬件,进而实现一些智能化功能。这个时代有三款代表车:特斯拉Model S、丰田第二代普锐斯,和日产LEAF(聆风)。它们是我们如今对于“高智能型新能源车”概念的开拓者。
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面对新能源和智能化同步发展的新时代,新能源车对于车企来说,已经远远不只是“换了个驱动系统,加了点智能化设备的车”那么简单了。新能源车在驾驶方式、驾乘感受和人机交互上相对于传统车型的巨大颠覆,意味着车企们必须为新能源车们,设计一种全新的品牌识别特征了。
所以这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前几年不断有车企开始为其新能源车产品线搞新的LOGO的意义所在。这些车企们专门为新能源车搞的新LOGO,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非常强调“电子化”和“扁平化”特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新LOGO,让普通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车企的新能源车,是科技感十足的。
但换LOGO只是第一步,或者说,只是车企们还不知道新能源到底是不是未来方向的时候做的“走一步算一步”的动作。随着这几年新能源车彻底成为整个车市的主流,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车企们需要做更多事情,来彻底重塑自己企业在新能源车时代,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所以丰田如今在产品风格设计上的大变革,其实也就是为了改变公众对于丰田这个品牌的固有印象。丰田的品牌形象偏中庸,旗下车型稳定之余创新有点不足。尽管这并非丰田品牌的真实情况,但一直以来,丰田旗下车型比较中庸的外观内饰设计,和风格性不强的驾乘感受,都构成了公众对这个品牌的舆论印象。这个印象,已经深刻固化了。丰田如果只依靠“换个LOGO”的方式,是没办法彻底改变公众对自身的印象的,也没办法以此重塑自身在新能源车时代的产品调性和品牌调性的。
所以丰田需要做的,它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大刀阔斧地,从新车本身的外观ID设计上动手。这就是如今我们看到丰田新车在外观内饰上改变巨大的根本原因。
其实类似的动作,丰田并非第一家,在它之前的现代起亚就已经在这么干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各家车企新能源化的不断深入,以后还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这种“彻底大变”的阵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