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想要吸引更多的客户,必须要拓展自己的知名度。因此跨圈合作便成了现在车企合作的主流做法。
无论是和时尚品牌联名贴个标志,还是说和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都是车企“破圈”的最好手段。那么这样的合作,有取得不错成果的,也有失败的。那么这些车企跨圈合作的例子,要成功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教授最近很喜欢观看英雄联盟职业联赛,自从去年年末EDG在S11夺冠后,在网上英雄联盟比赛的流量都特别高,单是B站一个直播平台,比赛直播观看人数就是几千万的级别。刚刚结束的季中冠军赛决赛同时观看人数更是破亿。所以很难没有车企盯上这块流量大蛋糕。
梅赛德斯·奔驰绝对是其中的先行者,作为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的官方赞助商,奔驰在赛场上的露出可以说到处都是,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奔驰的曝光量给的是真的足够。
但是奔驰在比赛里主推的EQ系列电动车,大家都知道除了EQS和EQE之外的EQ系列电动车是啥,所以这合作对EQ系列的销量提升效果,大家也懂。
当然还有另外的车企盯上了这块流量蛋糕,在LPL夏季赛开始前一汽奥迪官宣冠名赞助WBG微博战队,这应该是盯上了微博有流量、有热搜,有搞子,当然还有热度最高的韩援选手The Shy。截至目前微博The Shy超话已经有3.7亿阅读量和2.7万个帖子,可见曝光度之高。
车企想要出圈,去流量大头打广告算是个很好的办法,但这也只能算是最简单,而且最费钱的办法。车企想要通过自己的产品出圈,还得想想别的。
联名这个概念,其实在时尚产品中见得比较多了,球鞋、球衣等都有联名产品。联名产品突出的就是一个时尚,另一个就是限量。
所以车企要让自己的产品爆红、有话题的话,和时下热门的IP联名推出产品是个很好的办法。
这种办法在车身定制的年代已经非常风行了,比如知名车身制造商Zagato和很多车企合作推出联名产品,直到现在,Zagato依然是超豪华车企推出限量车型的热门合作对象。
而现在赛博坦克300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长城为了推出这款特别车型,找来了超镜来合作,将坦克300较为狂野的设计风格,转变成酷炫的赛博朋克风格,一瞬间从野性小子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时尚单品。
由于订单限量,赛博坦克300一经推出便热度不减,订单一度加价10万元。即使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二手车出现,也要比原订单价贵3-5万元。可见赛博坦克300之热。
赛博坦克300算是中国品牌联名车型“出圈”的第一个成功例子。当然其他品牌也有不少和知名设计公司,甚至是流量明星合作的先例。还记得那款C柱上有王一博签名的奥迪Q2L吗?当时标价24万元,不知道它和先前推出的A3L王一博特别版车型有多少被王一博的真爱粉买走了呢?
但是对于车企来说,产品本身性能的提升才是最根本的。如果能通过联名合作,真正提升产品力,那么也有不少车企找到了知名的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尤其是在智能汽车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成了新的趋势。
就好比最近宝骏KiWi EV和大疆的合作,让KiWi EV这样的小车也能享受到先进驾驶辅助技术带来的红利,大疆在无人机和摄像领域颇有建树,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成像处理都是行业领先水平。
如此先进的感知体系,放在高阶驾驶辅助系统上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宝骏和大疆便促成了这次合作。大疆表示,在智能驾驶开发过程中,他们建立了一整套仿真测试能力,实现双目、环视等传感器数据注入,测试案例达到上万例;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开放道路测试体系,累计完成超过 100 万公里的成功路试和数万次的智能泊车测试。
这让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不再是中高端车型的专利,就如宝骏Kiwi EV这样的入门小车也能享受先进自动驾驶的红利,这就是跨界合作对于产品本身产品力的实质提升。
所以互联网企业与车企之间的合作,和前面所述的合作还有点区别。前面的合作、跨圈只是为了打响车企本身的知名度,或是在设计上吸引客户的眼球。而在技术上的合作,会使得车企真正获得产品力上的提升。
类似的合作还有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不过这种合作方式类似于互联网企业给车企下定制单的方式造车。
滴滴在网约车招标时有3个入围方案,而他们最后选择了比亚迪。而这款叫做D1的纯电动车,在网络上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无论是侧滑门,还是超大且多变的车内空间,再有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表现,其作为家用车的实用性在同价位车型算是超班。
所以网上一直有传言称D1这款车会开放给个人用户购买,部分闲置物品平台也可见比亚迪D1的身影。但是在官方层面来说,比亚迪并没有向个人市场出售这款产品。所以这款车要真正“破圈”,可能还需要一点时日。
在智能汽车时代,科技合作的“破圈”更加能带来汽车与其他数码产品的联动,从而让汽车成为万物互联的一部分,这点现在华为是做得比较好的,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5,其车机已经成为华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家里使用了华为全家桶的话,只要在车上就可以控制家里的电器和智能设备,非常方便。
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想要“出圈”还是要投入非常多的,无论是普通的广告投放、时尚联名还是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但是具体来说这些合作和联名的最终效果,还是有好有坏。
具体来说,想要提升车企和产品的知名度,简单与流量大头跨界合作就已经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想要真正提升车型的产品力,在智能汽车时代还是要找互联网企业等在这方面有经验的玩家。这也吸引了非常多互联网大佬进军汽车市场。究竟这些互联网大佬试水造车有些什么故事?下一篇教授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