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和智能化无疑是近年来的核心话题,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停产”一词也开始频繁出现,不少经典好车被赋予“不及格”的标签并逐一离去。
就如“万人迷”的甲壳虫、最亲民的V6后驱锐志等,这些大家一致叫好的车要停产,究竟是厂家读不懂市场,还是消费者变心?这次教授就来谈谈它们停产背后的“苦衷”,汽车品牌为何忍心“断舍离”。
和丰田国产皇冠一样,国产锐志曾在20-30万区间市场上有着不可取替的地位,原因就是原汁原味的V6+后驱,还有同级无敌的最高性价比。
不过遗憾的是,随着第528,188辆车型下线,丰田国产锐志在2017年9月正式停产,结束了在国内的12年历程。
大家非常熟悉的国内第一代锐志,实际上是丰田为了延续第九代Mark II所推出的Mark X(GRX 120),而Mark X来到国内后便称为锐志。
锐志由一汽丰田于2015年正式投产并推向市场,二十多万就能买到V6后驱车,让锐志迅速成名,但值得注意,当年国产的国内第一代锐志并没有搭载海外版所配备的2.5L(4GR-FSE)和3.0L(3GR-FSE)V6发动机,而是为了适应国内油品采用了代号为5GR-FE和3GR-FE两款发动机,同时也没有引入海外Mark X的四驱车型。
2009年,丰田在海外推出了第二代Mark X(X130),动力延续上一代的两款V6发动机。一年后第二代国产锐志随之上市,售价区间为20.98-32.68万元,涵盖2.5L和3.0L版本。而第二代国产锐志多方面与海外二代Mark X高度一致,偏偏是动力系统延续了上一代国产锐志的发动机。
而国内消费者始终也没有迎来最原汁原味的锐志,因为2012年第二代改款锐志也没有引入日本本土Mark X的直喷发动机,上市后依然搭载“老迈”的5GR-FE和3GR-FE发动机,更不用说同步海外的各种Mark X运动版和限量版车型,因此国产锐志的竞争力开始下降,相信大部分用户是为了完结情怀而埋单。
由于国产和海外版车型在发动机和个性化方面有所差异,即使国产锐志仍是20万区间唯一能买到的V6后驱车,不过最终其销量也逐渐低迷,而这或许就是丰田无心再引入Mark X的原因。在锐志停产的前后时间,其实国内大部分合资B级车开始逐一换代,这时消费者已有更多的选择。
第二代宝马1系诞生于2011年,其采用的是前纵置发动机+后驱的车身驱动形式,长车头短车尾,接近50:50的前后配重比带来了优秀的操控性和驾驶乐趣。而搭载了直列6缸发动机的高阶性能版M135i更是车迷心中的最强小钢炮。
2019年7月,最后一台代号为F20的宝马1系正式在德国莱比锡工厂下线,这意味着第二代宝马1系结束了8年的生命历程。在这台车的前挡玻璃隐约可见一串英文和显眼的“424,111”,其意为“非常感谢这424111次的激情”。
其实宝马已在海外推出了第三代车型,之所以说两厢宝马1系已“停产”,原因就是出自这里,新一代1系是基于宝马FAAR前驱平台打造,同时采用了横置发动机的布局,显然失去了F20曾经的激情,不能延续精髓是最大的遗憾。
作为单数系列的宝马1系最终也没有和个性化挂钩,而宝马忍心改变这台最便宜的后驱车,原因是在宝马1系的潜里消费者里面,真正对于后驱有需求的人只占极少部分,而购买两厢1系甚至是国产三厢1系的人群,更看重的是入门级售价以及品牌力度。
2019年7月,大众墨西哥工厂举行了最后一台大众甲壳虫的生产下线仪式,这台诞生于1938年的传奇个性小车将与全球消费者告别。
甲壳虫的经典不仅属于在大众品牌,还为全球各地消费者带来活力。回顾甲壳虫的辉煌战绩,早在1955年甲壳虫总产量已突破100万辆,1962年第500万辆甲壳虫下线,1967年为1000万辆,甚至在1972年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记录,成为了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单一车型。
而甲壳虫到达国内的时间为2004年,它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个性化的设计,被赋予了精致和时尚的独特标签,在国内迅速获得了小资生活消费群体的爱慕。
2011年第三代甲壳虫问世,它基于第六代高尔夫的PQ35平台打造,设计上沿用了经典的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科技感,让它看起来更具现代化的味道。
但遗憾的是,即使大众甲壳虫在保留经典的同时不断焕发新活力,不过它精致可爱的风格并没有得到当代消费者的大力认可,甚至被认为空间局促,好看不中用,所以甲壳虫逐渐淡出了主流消费群体的视线,成为了一个小众的选择。
随后其销量更是大不如前,据数据显示2014年大众甲壳虫全球销量为9.1万辆,2015年为6.4万辆,2016年为2.5万辆,到了2017年仅有1万辆的成绩,要知道同年的MINI和Smart品牌的销量分别达到了37万辆和13.5万辆,可见大众甲壳虫逐渐在个性化细分市场中失去地位。
2020年4月28日,随着最后一辆14代丰田皇冠驶入焊接车间,在国内经历了15年3代车型变迁的国产丰田皇冠正式停产,总产量为483679台。
作为一款对国内消费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田,皇冠的停产确实令人有心酸。曾经丰田将12代皇冠的项目称之为“0”,意味着将要重新出发。而在2003年12代皇冠正式引入国内销售,随后便与德系豪华品牌一争高下,当年它在中大型豪华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月销量能破2万。
(第13代皇冠4.3L发动机)
可惜的是,2009年上市的第13代皇冠没有成功接任,其市场表现不如十二代。即使最初也试着引入4.3L V8的版本以挽留高端的定位,不过由于德系豪华品牌全面发力,13代皇冠难保中大型豪华轿车的主导地位,而月销量也是跌破5000辆。
随后生于年轻化时代的14代皇冠于2015年上市,其整体风格一改以往的稳重形象,反而走上了运动和时尚的路线。本想借助中大型车的身份和30万元级别的豪华中型车错位竞争,但“运动”始终不是消费者眼里正确的皇冠。
(日本14代皇冠)
其次,进入国内的14代皇冠其外观与海外版不是完全相同,其实真的要论年轻化,教授认为海外版本更有这个潜能,这也导致了许多14代皇冠的车主直接从海外购置“原装”包围。
(第14代皇冠2.0T发动机)
值得一提,第14代皇冠还推出了2.0T四缸版本以替代3.0L六缸发动机,不过在动力数据上提升不太明显,并且与海外最新的动力系统不同步,因此也没能靠着流行的涡轮发动机来刺激销量。
销量不佳是皇冠选择停产的主要原因,第14代皇冠在2019年仅售出了10378辆,要知道不少豪华品牌的中型车只需一个月就能达到破万的成绩。所以在情怀面前,停产或许是皇冠正确的选择。由于销量低迷和利润不足,丰田选择了改变策略,让一台中国消费者不太熟悉,但也有足够历史沉淀的亚洲龙成为了接班人。
有关雷克萨斯GS要停产的消息流传已久,而不久之前雷克萨斯官方就正式宣布GS车系将于2020年8月份正式停产,意味着这款经历了27年春秋的经典车型将要推出历史舞台。
随后雷克萨斯为了感谢全球客户对GS车型的支持,分别在日本和北美市场推出了两款不同的纪念版车型,并且限量发售。
雷克萨斯GS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其展现出运动与豪华相结合的良好基因,而这款受到不少好评的“全能”轿车为何逃不过停产?究其原因,其实雷克萨斯早在2017年就有所想法,当年宣称新一代ES(即现款)将会成为ES和GS车系的结合体,并通过更广阔的价格区间来涵盖GS曾经的市场。
(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
而雷克萨斯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2017年的时候,ES车型的销量已经优于GS,再加上雷克萨斯ES能与丰田凯美瑞共享平台,因此研发费用将大大缩减,出于利润的落差,雷克萨斯当然会有所“舍弃”。
不出所料,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如期达标,其2019年销量就超过了5万辆,而同年GS的销量仅为3千多,只占ES总销量的6%。甚至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雷克萨斯GS的销量只有624辆,同比下降超34%。
所以销量成为了雷克萨斯GS的绊脚石,如今以NX为主的雷克萨斯SUV产品更受欢迎,早在2016年雷克萨斯NX的销量已经占领了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四分之三份额,而SUV市场的快速崛起更是注定了雷克萨斯GS走向停产。
在今年5月初,外媒就报道了日版杰德将于2020年8月正式停产,原因是销量不佳以及产能不足,并有消息称本田不打算推出下一代杰德,同时也没有继承车型。
有关本田杰德的定位曾被议论纷纷,因为它不是消费者所认为的旅行车,也不属于纯正MPV,而是一款车身较长的紧凑型两厢车。不过这没有影响它所发挥的空间优势,杰德曾推出两排5座以及“4+α”的座椅布局,相比起同尺寸轿车其实用性更加出色。
但值得注意,正是因为尴尬”的定位,使得日本市场的杰德潜在消费者逐渐流向品牌另一款紧凑型MPV-本田Freed。Freed是由飞度衍生而来的MPV车型,整体造型更加方正,并配备了MPV独有的侧滑门,其空间表现也是相当出色。
而国内的情况,本田杰德在2013年正式上市,以大空间的特点主打15-20万级别的家用车市场,最初提供了1.8L+5AT的“黄金动力总成”,当年在国内算是掀起了一股跨界车热潮。
随后2017年国内杰德进行中期改款,新车对外观内饰进行了升级,并且新增了搭载L15BF 1.5T发动机的版本。
可惜的是,杰德在国内没有成为月销破万的本田“爆款”,在上市不久杰德有着月销5000-7500辆的稳定成绩,不过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跌破月销两三千;虽然2017年的改款刺激了销量,达到月销5千的状态,但是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其销量就慢慢往下走。
曾有一些北方的消费者称,杰德上市后在路上基本没见过,相反地,在广东的一二线城市,甚至能在同一条路碰到两三台杰德。这也说明的杰德的产品定位其实比较“含糊”,身为一款大尺寸两厢车在定位上并不能成功“感染”各类消费者,因此在15-20万区间大部分用户更乐意选择轿车或SUV车型。
在过去的两年,全球汽车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大部分品牌销量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汽车行业还处于电气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为“下一代”做准备。结合这些因素,大部分汽车品牌就必须筛选出好种子。
不过正所谓一代“车”终将老去,却总有“车”正年轻,最新上市的新车也将要“感染下一代人。基于实际情况,车企在谋求转型的同时不得不停产一些经典车型,即便这样它们依然有着自身的存在价格,更是一代人、一个时期的汽车文化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