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众知,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产品,涉及到全身上上下下约三万个零部件,只有每一个零部件持久稳定的工作,才能让一辆车在一个非常长的使用周期内不出现问题。
车企为了控制成本,这么多的零件也不可能全部由自家生产,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会向供应商采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辆车的零件可以来自于世界各地,汽车零配件需求的旺盛也缔造了一些非常知名的汽车供应商,像博世、采埃孚、爱信等等。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些汽车供应商在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上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并且较大的技术研发投入足以保证其产品在更迭换代的时候能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汽车行业的前进方向。同时,大规模的生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为更多的车企提供优势又实惠的零部件。
而目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其汽车零件很多也是来自于这些知名的汽车供应商,可是从实际的用车体验来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质量上,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又是为何?
放眼世界,自主品牌的发展其实还是非常快的,从五六十年代的摸索,到九十年代的起步,再到21世纪的蓬勃发展,短时间内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已实属罕见。但是发展快不代表可以忽略产品质量,差距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导致差距的原因有哪些?
1.发展进程。汽车的发展是非常需要底蕴的,国外的很多车企为什么能够屹立百年不倒,不仅是因为有着品牌和口碑的积累,长时间的造车经验能够使得其产品质量有着最大程度的保证。而自主品牌方面,很多车企过于年轻和稚嫩,在生产制造上急功近利,缺乏技术研发,对质量的把控不是很到位,才导致与合资品牌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为什么造车新势力这么坑,连造车经验都没有,你指望他们能造出一台好车来?
2.工厂条件。作为汽车出生的地方,工厂条件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质量。汽车从设计出来,到冲压、焊接、涂装、总装、PDI,这些环节只有做到滴水不漏方可造就一部好车。而很多自主品牌的车企还在使用一些落后的生产设备,那么对于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捉襟见肘。
3.供应管理。汽车零件供应商其实才是汽车行业的命脉之根本,毕竟他们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汽车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做得不好的话,光是一个高田气囊就足以让数百万的汽车召回。车企对于供应商的筛选,对于零部件质量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自主品牌的车企,往往把很多供应零部件直接就拿过来用,检测和测试环节直接省去,甚至为了压缩成本使用一些质量较差的零部件。
4.汽车品控。汽车品控影响的是汽车的故障率,一辆好的汽车能够减少前往维修点的时间,在用车过程中自然也就省心省力。作为汽车质量影响最为本质和深远的一个环节,做好是需要非常细心细致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这些地方。
这些都是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差距是越来越小,但是一些三四线的自主品牌,在质量上的不上心一定程度上也拖了整个自主品牌的后腿,甚至影响了整体的口碑。而一线自主品牌在技术上的投入以及经验上的积累,对质量的把控越来越有心得,基本上是可以保证在一个较长的使用周期内不出现问题。
二者如何选择?
虽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从目前市场的产品来看,自主品牌在价格、配置、外观内饰设计、空间方面都有着较大优势,这些优势是否可以成为我们选择自主品牌的驱动力呢?
其实,这都是一个取舍的问题。选择合资品牌,不管是德系还是日系,和爱不爱国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他们的产品在三大件这些方面是做得足够的出色,这方面带来的用车体验会好很多。而汽车作为一个大宗商品,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多年的一个使用周期,谁不希望手中的是一台省心靠谱的车型。
而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也看在眼里,在近几年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身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非常放心地去选择,享受自主品牌在外观方面的设计、丰富的配置带来的日常便利性,同时也有着实惠的价格、宽裕的空间,甚至在人机互联方面也是与时俱进。
你可以看到近三十万的亚洲龙车机系统连个手机都十分吃力,但是不到十万块的很多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可以到语音发微信的地步;你也可以看到十多万的卡罗拉用个十年连小毛病都没有,但是很多自主品牌的车开出4S店就不停的返厂维修。
当然这对比可能有点不合适,但这就是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部分差距的深刻体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沉醉于合资品牌的三大件上不可自拔,又无法割舍自主品牌的高性价比。从目前的汽车市场现状来看,轿车方面,十万元以下可以选择自主品牌,十万元以上倾向于选合资品牌;SUV方面,14万元以下自主品牌的SUV优势比较明显,而超过15万元,那么选择合资品牌也许会更好一些。
最后,其实不管怎么推荐,选择的权利取决于钱在谁的口袋,真正买车的时候也不要纸上谈兵人云亦云,建议多跑几家4S店实际对比一下,最好能够亲自试驾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