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能源绿风盛行伊始,不少造车新势力就拔地而起。而它们也被认为把准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命脉,大量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一时之间,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然而,大量资本的涌入也催生了不少难以厘清的泡沫和水分。
如果说,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崛起与挣扎的一年,那么2019年就是造车新势力迈向生或死的一年。曾经一度意气风发的造车新势力不得不面临无情现实的冰冷打击,而缺乏资金正是它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不管是造车新势力法拉第FF被爆出在美国卖地还是游侠的新车上市日期接连“跳票”,深究个中原因,都不难发现,卖地、跳票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资金。而这并非是个例,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差不多有10家企业面临欠款、欠薪的困境。
对此,曾效力于两家造车新势力公司的某高管认为“现在的造车新势力都是在锤死挣扎,到明年后将会有大量的造车新势力被淘汰出局”,而教授认为,造车新势力能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其实并不足以为奇。
要知道,目前新能源补贴大幅下滑,造车新势力融资受阻,这对于现金流完全靠融资的新造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可新造车企业为什么会陷入缺乏资金,欠薪欠款的困境呢?
造车新势力为何陷入资金运转不灵的困境
1.风口不再,投资热开始退潮
对造车新势力来讲,融资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因为造车是个很“烧钱”的项目,就连咱们的斌哥都说“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那么烧钱”。一般情况下,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途径分为风投和地方补贴两种,在这两大财团的辅助下,国内造车新势力是迅速拔地而起,一时间,新造车企业多达400多家。
在早期,诸多造车新势力凭借漂亮的PPT、老外的背稿、酷炫的汽车油泥模型或者是所谓的技术背书、自建工厂进度、挖来的班底人马能够帮助新造车企业吸引过来大批的风投资本家,地方政府也是鼎力相助。
但,伴随造车新势力车企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投资热情正在逐渐消退,而政府对给予造车新势力补贴也是愈发地谨慎,新造车企业的融资越来越困难,以往凭借PPT就能拿到N轮融资的神话在现下就是天方夜谭。而对新造车企业来说,融资是其公司内部进行正常运转的动力源,这个环节出现问题,资金流动性必然就会受到掣肘。
2.交付压力大,不计成本“重服务”
对造车新势力来讲,面对特斯拉车型的入华和传统能源车企的觉醒与转型所带来的白热化竞争,如何实现从PPT造车到真正实现落地生产,能否成功实现量产交付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新挑战。
从某种角度而言,交付是否成功也决定了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下来。不过,话又说回来,造车新势力实现量产交付必然有个过程,从厂房的施工建设到试生产再到稳定化量产化生产,这当中的所需要的时间很长,个中变数也很多,量产交付不简单。
2018年,对造车新势力来讲是交付元年,不少造车新势力都开始脱掉“PPT造车”的帽子,开始量产交付。但据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实现万辆车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不超过两个,其余的交付量都是零零散散地几千辆甚至有的还只是停留在几十辆,交付情况都不太理想,交付所带来的盈利也完全不足以填补车企在各方面的资金投入。
此外,现在的很多造车新势力为传播品牌的影响力以及提升用户的体验,在各大城市落成实体体验店,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地投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巨额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成本,这样不顾后果的大量烧钱的投入,后续又没有资金的跟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紧缺的局面。
3.新能源车补贴开始全面下滑
如果说资金困难能够率先淘汰掉部分的新企业,那么补贴的全面下滑必然就会比波及到所有的造车新势力。
根据2019年的新补贴政策,地补将全面取消,而国家补贴在下调的同时对享受补贴的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与能量消耗率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最低纯电续航里程必须在250km以上。
另一厢,根据2019年新能源补贴标准,新能源补贴全面下滑后的利润空间是由造车新势力车企自主进行消化,这就对造车新势力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与经济实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
简而言之,有能力自行消化补贴后利润空间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就会得以生存,而没有能力消化的企业就会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被淘汰出局。而这也就意味着造车新势力车企要想在补贴下滑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改变,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资金又是必不可少的。
资金缺乏,新造车企业生存面临重重困难
不管你相信与否,有关造车新势力的洗牌站已经开始,未来到底会有几家造车新势力得以生存下来,这话还真不好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造车新势力想要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必须付出不小的代价。怎么说呢?
众所周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经是汽车发展的新趋势,而在这个背景下,众多的传统车企也开始纷纷开始转型,布局新能源领域,像丰田、大众这些沙场老将都在加快在中国市场投放电动产品,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产品竞争已是愈发激烈。
其次,造车新势力在开发全新车的速度上虽然要比传统车企快很多,但却缺乏硬核技术加持,而且由于急着交付新车,把新车推向市场的原因,造车新势力对供应商有非常强的依赖性。也正是因为如此,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往往会出现成本偏高、产品性能欠佳,质量也不够稳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从在造车实力方面来讲,虽然传统车企开发全新车需要4~5年,而造车新势力企业仅需不到2或3年就能开发出来,但无论是从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产品质量把控、成本控制还是售后服务,传统车企远确实要比造车新势力更占有优势。
书归正传,现下造车新势力融资受阻、新能源补贴剧退,自身造血能力又尚未成熟,陷入困境实属正常,而如何从这困境中跳脱出来才是摆在当下众多造车新势力面前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纷纷陷入经济危机,也说明了造车新势力的淘汰战已经在加剧,未来也许将会有超过半数的造车新势力被淘汰出局。当然,这都是教授自己的猜测与分析,具体到底会演变成如何,还是在时间长河中见分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