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何为: 传统 ?

竹升面、京剧/变脸、节日祭祀、我们完全可以称其为传统

这些年传统二字在部分人的理解当中,逐渐带有贬义

往往带有守旧、过时等意味

这两年新兴起一种说法:“传统车企”

指代大众、丰田、通用、奔驰、比亚迪、长城等这些主流品牌

 

 

这是源自被这两年的“造车新势力”所区分开来的说法

主要指代蔚来、小鹏、威马、爱驰等这些近年出现的新生品牌

这样的叫法总是给人一种“新势力才是未来,传统车企成为过去”的错觉

可能是新势力的声音过于响亮,可能是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舆论导向

可是笔者认为,你可以管蔚来小鹏威马等叫“新势力”

但不应该叫大众丰田别克福特等为“传统车企”

 

 

凭什么叫它们“传统车企”?【传统车企】这个词就像是电动车【等速续航里程】,是一个被误传的概念,如何界定传统?如何界定“新”?新势力就是“新”大众丰田通用就是“旧”?前后者的差距在哪里?

 

 

前一阵子4月的销量已经出来了,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威马销量分别是:1139辆、2200辆、1377辆,三大新势力的累计年销量都在4、5千,今年下来,乐观估计品牌年销量可达2万,即便是算上云度,月销量也只有200,累计销量不过千,根本谈不上规模。

 

 

其实没有必要拿新势力以外的车型销量出来对比,月销量1万、2万的车型比比皆是。

 

我们把目光放倒全国,全国汽车销量超过2000万,即便是全体新势力销量能达到20万,也不过是占全国汽车销量的1%;即便是对比全国的新能源销量,也只占5%左右。

 

 

又或者是全球范围10年以后,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16年底,全球电动车的占比仅为0.15%,直到2018年,这个数字顶多去到2%出头。

 

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数量或将达到5600万辆,而届时全球汽车保守估计也超过15亿辆,别说是新势力,即便是所有电动车的占比也仅有3.7%。

 

 

所以,凭什么把主流的车企归类为“传统车企”?


不管是现在  or  未来,大众、通用、丰田等主营燃油车的车企都是汽车行业的主体和主要力量,也是最大规模的一部分,并不存在任何“过时、过气、规模不再”的迹象,电动车在几十年内都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主体,主流车企也不像传统事物那样止步不前。

 

 

很明显,在未来很久一段时期,主流车企的地位是【主】,而新生品牌是【次】。


如今只是诞生了几个新品牌就把现有的车企归类为“传统车企”,这就好比几个初入江湖的小人物,就把所有的武林大侠、传奇人物评论为过气,这显然是不符合任何逻辑的。

 

抛开市场规模和前景,很多人之所以把主流车企归为“传统”,是因为它们主要生产燃油车,而把新生车企归类为“新势力”,主要是它们主要生产电动车,并且融入了很多科技性配置。

 

 

所以问题就来了,电动车能够作为划分“传统”和“新兴”的分界线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主流车企也有电动车,而且是老早就有了。

 

 

电动车是什么新鲜东西吗?汽油车厂商肯早就虑过了,而大众早期80、90年代就在电动出行领域做过尝试,那就是CityStromer项目,就在高尔夫、捷达身上做过研发尝试,只不过没有量产起来;再譬如其他品牌日产比亚迪,它们早就有自己的新能源车了,对新能源的涉猎,甚至早在新势力的诞生前。

 

 

而且目前大部分主营汽油车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电动车,德系日系美系法系韩系自主,它们都不乏纯电动/混动车,而且车型和销量一点都不比新势力少,像比亚迪、日产,秦、聆风等,招牌车型,不仅销量高,而且还能盈利。

 

 

所以为什么大家都有新能源车卖?只有主流汽车品牌被称为“传统”呢?

是否“只生产新能源车”的企业,才不被归类为“传统”呢?这恐怕是说不通的。

 

可能大家觉得新势力的能源技术、科技、自动驾驶等技术是区别于“传统”的依据,然而实际上,新势力的技术,其实也没有多“新”,都是现有的技术。

 

电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首先是电池和电机技术:现有的新生品牌,没有一家品牌的电池是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的,更没有一家品牌是在电池技术上作出突破性进展,电池组基本都是采购而来,最大的是宁德时代,然后是比亚迪、松下等;

 

新势力电池都靠采购


而电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现成”的技术,大家都是“拿来就用”。新的电动车只需要在这基础上作出一些针对化的标定和调校,就可以投入使用,这就是很多规模不大的自主品牌,只需一两年就能推出一款油改电车型。

 

油改电车型研发成本较低

 

还有就是辅助驾驶技术、自动泊车、智能车联这些功能,这些技术其实都是“传统车企”率先开发/率先采用的,譬如L2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大部分家用车都有搭载,这些都既不是新势力车企发明的技术,更不是只有它们采用的技术。

 

所以大家都有的东西,凭什么主流车企,就成了“传统车企”了?

 

 

相比之下,大部分“新”的,包括在能源技术和汽车技术上做突破,都是主流车企,本田丰田都在研发氢燃料汽车,而且在海外已经上路了;各种安全技术、混动技术,共享出行等,都是主流车企/汽车零件供应商发明的。

 

 

而且“新”不是用嘴说的,而是实际地表现出来的,在汽车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一份,大众丰田每年近千亿人民币的投入,即便是自主品牌像比亚迪长城等,每年都有数十亿人民币的投入用作创新技术研发。

 

 

 

反观新生品牌,不管在能源技术、安全技术、出行方案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突破或者是进展,诚然,你可以叫新生车企为新势力,但把主流车企叫做“传统车企”,这绝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它们各方面的创新,一点都不必新势力品牌弱。

 

最后,笔者想从造车的维度,来谈谈,新势力品牌和传统车企的区别。

汽车行业的门槛、造车的难度,远比你想象的要高,有句俗话:当你摸到了自己行业的天花板,才摸到汽车行业的入门砖,从供应端、政府端、消费端,每一各方面都是你想不到的难。

 

 

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汽车编辑,见过测试车在全国最冷的地方测试ESP、见过各种方式的碰撞测试、也见过动力电池的各种火烧击打实验、你的原厂苹果手机壳用1年就破损褪色,可是你摸着的真皮方向盘设计标准是用10年以上、一个NVH测试室的造价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等等

 

 

然而这些只是皮毛得不能再皮毛的见闻,可以说汽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的制造难度,高得你难以想象,而且要命的是,得实现超大批量生产。

所以汽车门槛把很多新势力拦在外面:

理想只能通过收购力帆来获得生产资质;

董小姐造只能借助银隆生产出的第一辆车竟是几十万的MPV尴尬产品;

蔚来、小鹏只能分别依托江淮、海马代工;

仅有前途、威马有能力自建厂实现自产自销……

 

 

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

依靠“传统车企”代工的新生品牌,血统是否应该归属“传统车企”?

从“传统车厂”下线的车型,为什么就要把自己跟为“传统车企”区分开来呢?

 

其实“传统车企”的对立面不应该是“造车新势力”,从生产、产品、技术、市场前景, 造车新势力对传统车企造不成任何威胁,两者更不存在任何对立关系;因为任何一款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你都可以从传统车企找到替代品,新势力有的东西,传统车企都有。

而“传统车企”这个叫法的出现,其实只是因为有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人们一时间找不到其他词汇来把主流车企区分开来,也因为新势力需要造势,所以把主流品牌归为“传统”。



笔者全文都在用“主流车企”这个词来,因为新势力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把主流车企区分为“传统”,不管持什么论据,都站不住脚;“传统”二字,不管是哪方面,都不是一个准确的描述,而“主流”二字更为准确。

 

最后笔者倡导:

你可以称新生品牌为新势力,称呼“主流车企”,会更准确。

 

 

 

 

 


相关内容
乘联会放榜,比亚迪夺冠毫无悬念! 01月11日 学法免罚,政策虽好,但也得守法哦 09月13日 毛利率超特斯拉!理想成最赚钱车企 明年还有大动作? 09月08日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布评论
文章涉及车型
指导价
0.00-0.00万
询底价
小鹏G3 指导价
0.00-0.00万
询底价
蔚来ES8 指导价
49.80-59.80万
询底价
Model 3(进口) 指导价
0.00-0.00万
询底价
北汽新能源EC 指导价
0.00-0.00万
询底价
英朗 指导价
0.00-0.00万
询底价
奔驰EQC 指导价
0.00-0.00万
询底价
奔驰GLE 指导价
69.98-88.98万 10万
最新优惠
扫码跳转 玩车教授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