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
自古深情留不住
唯有套路得人心
网上就有一个段子:
男孩第一次跟女朋友去她家,女朋友和她妈去厨房了,男孩和她爸在客厅聊天。她爸问男孩会下象棋吗?男孩说会!说完就开始摆棋子,男孩摆完发现少个“車”……她爸看着男孩说:小伙子,你的车呢?当时男孩就觉得这事没这么简单……于是,他默默掏出了车钥匙,摆了上去当車……
这都是套路.........
现在这个社会,不精通几个套路是泡不到妞赚不到钱的,不止如此,在汽车界也有着不少套路,如果不看清楚某些套路,就很容易被混淆,更有可能买错车,教授阅车无数,总结出其中几个套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前汽车尾标很好认
尾标的信息就是排量
1.6L就是1.6、2.0L就是2.0
是V6就标出来,涡轮机就有个T
所以以前基本一看尾标就能分辨出这款车高不高档,动力强不强,除非是换了个标,否则尾标可以说是车型的“证件照”,所见即所得,童叟无欺。
然而近十年来车型逐渐增多,发动机排量和技术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汽车的尾标也变得越来越“不纯洁”,大概的套路是,从“证件照”变成了瘦脸丰胸磨皮加滤镜的美颜照。
G值
套路最深的莫过于奥迪的尾标了,一般都是 数字+TFSI,TFSI代表发动机涡轮增压和燃料分层喷射技术,前面的数字就比较奇特的,表示的是G值加速度。
聊到G值有朋友就会说了,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或者是宇航员可以承受的G值也就十来个G,奥迪几十个G值是要上天吗?
其实那只是奥迪家族的表示方式而已,并不是那种意义的G值。
其表示公式为:100 000米 ÷ 3600 秒 ÷ 百公里加速时间 × 10 = G值
以奥迪A4L 30 TFSI为例,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9.4 秒
那么 100 000米 ÷ 3600 秒 ÷ 9.4秒 × 10 = 29.55 ≈ 30
奥迪A6L 35 TFSI 为例,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5 秒
那么 100 000米 ÷ 3600 秒 ÷ 7.5秒 × 10 = 37.03
不对呀,不应该是37 TFSI么? 这大概是强迫症吧,所以用35TFSI表示,其实也有类似的比如Q3的35TFSI,百公里加速为8.1秒,算出来其实只有34.29。
扭矩
还有一点套路的就是表示扭矩,很多人看车,最先注意的应该是排量、马力,而非扭矩,所以有时候会给人比较强的迷惑性。
譬如本田的思域、180 TURBO,是1.8T吗?其实是173N·m取整的来的,220 TURBO,人一看以为是2.2L?扭矩罢了。
同样用这种尾标的典型例子就是大众了(最喜欢玩这种套路的也是大众,很多品牌直接是不显示排量和动力的),用的是 数字+TSI 的套路,很明显数字表示的就是扭矩而不是排量了,不然一台 2.3T(230TSI)的朗逸人家还以为出GTI版本了。
而且大众的标识方式迷惑性更强,采用的是一个“标记值”,只有280/330/380这样十位为3或者8的数字,跨度为50N·m,所以误差有时候会有点大,像帕萨特的2.0T发动机,只有350N·m,尾标则是380TSI。
组合式
雪佛兰的车型尾标复杂程度跟大众得有一拼,采用多种元素组合式 A+B+C+D形式
即:车型等级+扭矩+功率+发动机形式
以这里迈锐宝XL为例,尾标是535
5表示车型等级,中型车或者中型SUV;3表示紧凑型或者小型的SUV和轿车
3表示扭矩范围,200-300N·m之间,2.5L的扭矩为253N·m
5表示高低功率,一般是0或者5,0为低功率,5为高功率
535 2.5L发动机是自然吸气,所以后面没有T
续航
这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套路,主要出现在电动车型上,对于电动车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续航能力,而部分电动车的命名就很有“吸引力”了, 用EV+数字或者直接用数字作尾标,EV代表的是电动,后面的数字不就是续航里程吗?
500、EV450、EV300、EV400,看起来很漂亮,完全不怕没电。然而这么想就太年轻了,这么一个续航里程通常是厂家在恒速60km/h跑出来的,室内还是室外在什么季节跑的就不清楚了,迷惑性比工信部油耗还要强,反正正常人不会这么开。
还有一点就是厂商有时候会用工信部续航里程或者NEDC续航来做宣传,一般尾标的数字和工信部续航里程会相差个50公里左右,教授觉得这个数字参考性还是有限的,只有极少数车型能开到那个数字,特别是到了冬天或者是有激烈驾驶习惯,有些车型甚至开不到尾标的一半。
出了动力和尾标,汽车的外形设计也有着非常大的变化,从原来方盒子到现在的起棱起角,姿态多样,应有尽有,那么现在的设计虽然是好看了很多,但除了好看,有没有其他实际一点的作用?
溜背设计
现在的车型都有一个运动、年轻的趋势,而往往会用溜背设计来营造一种动感,溜背就是轿跑,有活力。
其实这种设计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用了,譬如兰博基尼Miura、福特GT。
以前的跑车用来营造动感,除了样子好看,其实还有实际用处的,在高速行驶时,它可以减少后窗气流分离,从而为车背增加下压力,平衡前后的气压,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阻降低油耗。
而目前很多车型都用上了这种设计,当红炸子鸡就是思域了,就连新上市的雅阁也是这样,当然也有其他车型诸如MG6、再之前的就是奔驰的CLS和大众CC,都采用这种设计,理论上是可以降低风阻油耗,但实际上有没有进行过风动测试、有多专业就另当别论了。
悬浮车顶
这一点在自主品牌车型上可以说是使用泛滥了,好像现在的车,不带个悬浮顶,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了。不管是SUV,还是MPV,能用的就用,用了就是高端,大气,时尚。
只需把ABC柱涂黑,就会有一种车身分离的效果,其实DIY用黑色贴纸贴上也能做出这样的效果,5万,15万的车型都有这种做法,对于厂商来说确实是个低成本又能提升颜值的方法。
合资品牌的车型比较早用上的是路虎,而且用的好看的并不多,极光、RX是则是几个比较好看的例子。
悬浮式车顶除了视觉效果还有实际用处吗?基本没有。
宽脸
脸在现在也是很大的一个变化,现在的格栅和大灯特别流行一种设计,横向拉伸的格栅,以营造一种横向拉升感和沉稳的感觉,这点在自主车型上尤甚。
很“大众”
像景逸X5、荣威RX5、众泰的一些车型都有这样的套路,比较令教授感到意外的是新款的CS75,都用上这样的设计,好不好看有待讨论,但是不管怎么看肯定是旧款的比较个性。
屏幕越来越大
中控屏尺寸这场战争应该是特斯拉先挑起的,Model S一出来,17英寸屏幕,科技感爆棚。
中国人一向以大为美,受其启发便加入到战场来,荣威、比亚迪、纳智捷、众泰等悉数登场。
大屏、多屏、取代物理按键,已经是一种潮流,一种套路,但是大就一定好用吗?是必要的吗?是噱头还是实际?
教授还是比较倾向于比较适中的尺寸,物理按键该有的还是要保留,譬如空调控制、音量等,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就应该采用适合盲操作的按键,而不是一股脑的用触控;还有手势操控语言操控,目前很多车型的精准度还有待提高,教授还是喜欢原始的方式。
再者,功能性、稳定性以及流畅度都要打一个问号。中控屏的功能真的必须要配这么大的屏幕吗?处理器是否稳定,会不会容易死机?流畅程度能不能达到主流手机的水平?这些都需要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
平底方向盘
采用平底方向盘是在内饰上营造运动感一个重要部分,平底方向盘一开始也是主要应用在性能车或者赛车上面,因为需要频繁转向而且驾驶舱内狭窄而采用平底的设计。
近几年这种款式也都被大量使用在一般的家用车上面,这也是一种套路了,很多车即便性能并不强劲、本身调校定位也并不是运动向,只是为了看起来很运动而设,但是这也正适合某部分消费者的口味,它们只是想车型看起来很棒,实际内心还是想要一款舒舒服服的轿车。
平底方向盘的主要好处是可以为腿部上方腾出一点空间,而且看起来的视觉效果也更好;然而相应的也会有不顺手的地方,譬如掉头回軚就会容易打到手,这就需要适应一下,又如宝马、86,用的都是正圆方向盘,因为玩漂移的话平底的方向盘对于操作是不太顺手的。
所以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就要分辨清楚,究竟是要样子货,还是要真正有实际用处的,或者说这样的取向是不是你想要的。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东西多会改变,当然也会出现新的套路,像尾标这些纵使有一定的迷惑成分但不一定全是坏处,仅仅表示排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有新的风向标自然会用新的表现方式,审美是不断改变的,汽车外形亦然,所以消费者要区分清楚其中的含义和实际用处,选车时才不会被片面的东西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