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也不过是30年的事情,如今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无论是车辆性能亦或者是价格相比早期都要“惠民”不少。合资品牌已经不再自带“皇冠”了,并且随着自主品牌的纷纷发力,不少合资品牌迫于压力甚至给出了比自主品牌更低的售价,例如本文的主角——现代瑞纳
4.99万起的售价足矣看出现代这是要把价格战打到底的节奏了,回看如今起步价在5万内的自主品牌车型,恐怕都是寥寥无几。而瑞纳和这些自主品牌车型相比抛开品牌溢价不说,光是设计便远超几条街,并且开出去也更有面子。
那问题来了,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
瑞纳为何能做到比自主品牌更低的价格呢?
特供车
全新瑞纳其实也是一款“中国特供车”,并非是我们熟知的全球化车型。特供车的身份让它拥有比资方更灵活的成本控制方案。“以华制华”只有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懂得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从技术成本来讲,瑞纳采用的是现代老旧的平台技术,这些平台经过了漫长的开发后早已是收回了成本。免去了设计成本以后,只要对瑞纳的外观、内饰、空间这些表面功夫做好,基本就是不愁卖的节奏了。
平台化战略
除了特供车这一特点外,瑞纳与起亚的焕驰也是同一平台研发的车型。模块化平台上诞生的它们,可提供非常多种的车型组合,能大大降低零件研发成本和周期,同时很多不同车型间的零部件通用亦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
同样的例子在丰田四子(致炫、致享、威驰、威驰FS)上同样有上演,为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同一个部件能在所有车上通用,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而同价位的自主品牌车型,由于车型单一同时发展时间短往往难以形成模块化平台。这也正是为何这些合资品牌能造车品质更佳,但价格更低的车型原因了。
成熟的动力系统
老平台、通用化极高的零部件,这些还不够。瑞纳的动力系统使用的还是老款车型上的1.4L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的也是一款从上代车型直接引用的4速自动变速箱。这套动力系统从2010年瑞纳上市至今研发的成本早已分摊得非常廉价。
但这在教授看来并非坏事,老旧的动力意味着成熟,虽说没啥技术亮点但按照老瑞纳车主的口碑,这套动力系统百公里油耗仅需7L,同时保养费用也非常亲民,每5000公里仅273元。对于家用车这还不够吗?